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34篇
  免费   205篇
  国内免费   138篇
安全科学   269篇
废物处理   14篇
环保管理   328篇
综合类   624篇
基础理论   178篇
污染及防治   33篇
评价与监测   168篇
社会与环境   89篇
灾害及防治   74篇
  2023年   30篇
  2022年   56篇
  2021年   84篇
  2020年   62篇
  2019年   66篇
  2018年   52篇
  2017年   82篇
  2016年   105篇
  2015年   56篇
  2014年   69篇
  2013年   90篇
  2012年   96篇
  2011年   108篇
  2010年   70篇
  2009年   86篇
  2008年   53篇
  2007年   101篇
  2006年   80篇
  2005年   55篇
  2004年   41篇
  2003年   47篇
  2002年   41篇
  2001年   30篇
  2000年   34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21篇
  1997年   23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6篇
  1983年   2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6篇
  1978年   3篇
  1977年   3篇
  1976年   1篇
  1975年   1篇
  1974年   2篇
  1973年   6篇
  1971年   3篇
  197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981.
982.
983.
中国交通碳排放及影响因素时空异质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取30个省级行政单位作为空间单元,采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ESDA)方法对交通碳排放时空分布格局进行研究,同时考虑空间单元的差异性,构建地理加权回归(GWR)模型分析交通碳排放影响因素的时空异质性.研究发现:2000~2015年交通碳排放量呈现显著的空间聚类特征,聚类趋势逐年加强.双变量空间自相关指数为0.165~0.274,显著性水平介于0.016~0.045,表明交通碳排放同机动车保有量、GDP、货运周转量及客运周转量之间存在显著的空间正相关关系.GWR模型的R2在0.783~0.865之间,而OLS模型的R2在0.675~0.844之间,且GWR模型的AICc值均低于OLS模型的,说明GWR模型的拟合结果明显优于OLS模型,可以更好地解释交通碳排放的影响机制.GWR的回归结果表明碳排放的影响因素存在明显的时空异质性特征,其中GDP是主要的推动因素,部分地区回归系数高达0.91,2000年影响程度由东向西递减,而2005、2010和2015年由北向南递减.客运周转量起到关键的抑制作用,影响程度由东北向西南递减.因此建议应当充分考虑碳排放影响因素的时空异质性特征,制定差异化的碳减排政策.  相似文献   
984.
选取IPCC碳排放核算方法并基于能源统计数据,核算了我国大陆30个省市的能源消耗碳排放量,利用纠正后的DMSP/OLS夜间灯光数据与相应空间单元的碳排放量进行回归分析,反演出1km×1km栅格的电力消耗碳排放量并分析其在地级市尺度上的时空变化.核算出2005年、2010年和2013年能源消耗排放总量分别为57.02,82.28和93.26亿t,其中电力碳排放量分别为23.03,35.62和42.07亿t.结果表明:校正后的DMSP/OLS夜间灯光数据能更好地估算碳排放,其DN总值与统计的省级能源消耗排放量、电力消耗排放量均存在较强的相关关系;整体而言,发达地区能源消耗排放量大但强度比较低.  相似文献   
985.
GPM卫星降水数据在黑河流域的适用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思梦  王大钊  黄昌 《自然资源学报》2018,33(10):1847-1861
论文分别从时间和空间两个角度对GPM卫星降水数据在黑河流域适用性进行评价。以TRMM卫星的降水产品和气象观测站点实测的降水数据作为参考,选用相关系数(R)、均方根误差(RMSE)、相对误差(BIAS)、平均误差(ME)以及标准偏差(SD)多种统计分析指标进行精度评价。结果表明:1)GPM卫星降水数据具有与观测数据较好的一致性以及良好的时间模式;2)GPM卫星降水数据与观测数据之间有着较高的相关系数(R>0.72)以及较低的误差范围 (-0.59%~1.62%);3)相比TRMM,GPM具有较低的均方根误差(RMSE<28.76),尤其是对夏季降水,GPM具有相对更高的相关系数(R>0.76)和更小的相对误差(BIAS<1.14);4)卫星估测降水量的精度与高程具有明显的相关性。总的来说,GPM卫星降水数据在地形复杂的干旱半干旱区域也能够具有较好的精度,能够较为准确地反映干旱半干旱地区的降水分布。  相似文献   
986.
ABSTRACT: The potential for understanding and, where necessary, managing sedimentation in humid mountain drainage basins increases with awareness of the conditions that lead to shallow landsliding, debris flows, and catastrophic sedimentation in stream channels. Progress in understanding has involved: improved recognition of source areas and the potential for downstream effects of slope failure; improved understanding of hydrological conditions required for failure; and a general theory of slope stability in shallow colluvium, including the role of plants, fires, timber harvest, and other disturbances. The theory acknowledges spatial variability in topographic and geotechnical terrain characteristics, the stochastic nature of climatic triggering events such as forest fires and rainstorms, and the integrating nature of channel networks in modulating the cumulative effects of transient processes within a basin. Anthropogenic fire regimes, road effects, and timber harvest can readily be included. Continued application and modification of the theory over an expanded geographical range require improvements in field data and their systematic storage in spatial databases. Improvements in digital topographic data for mountain basins, systematic network-wide surveys of channel conditions, and new technology for rapid documentation of soil depths in landslide source areas would enhance the prediction of mass failure, its consequences for channel habitat, and the basin-wide or regional distribution of hillslope and channel conditions. Computations of the probabilities of transient effects throughout basins could then form the basis of ecological risk analyses. Large-scale spatial data sets of a few critical variables are required before this next level of understanding can be developed and applied to sedimentation impacts on ecosystems and other resources.  相似文献   
987.
区域经济评估应考虑环境资源等可持续发展指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区域综合经济实力评估中,我们应选择和包含环境、资源等统计指标,以适应经济能可持续、健康、快速发展的要求,这也是贯彻世界环境与发展会议的精神,我们选定了23个定量和定性的经济、环境、资源等混合型指标,对成都七区的经济实力进行过评估,经与实际对比,效果是较为满意的  相似文献   
988.
989.
简要介绍了土地定级信息系统和土地估价信息系统的软件和硬件配置、系统的结构与功能,并以通州市为例,阐述了土地定级信息系统的基本算法和模型参数的确定方法。  相似文献   
990.
神经网络模型森林生物量遥感估测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王淑君  管东生 《生态环境》2007,16(1):108-111
森林生物量的估测是全球变化研究的基础,而遥感宏观、综合、动态、快速的特点决定了基于遥感的生物量模型为森林生物量估测的发展方向,目前的遥感生物量估测方法大多基于回归分析,需要预先假设、事后检验,仅为经验性的统计模型。神经网络的分布并行处理、非线性映射、自适应学习和容错等特性,使其具有独特的信息处理和计算能力,在机制尚不清楚的高维非线性系统体现出强大优势,可以用于遥感生物量估测。文章在野外调查的基础上,尝试应用BP网络和RBF网络技术,建立广州TM遥感影像数据与森林样方生物量实测数据之间的神经网络模型,通过训练和仿真,与生物量实测数据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在独立样地估测中,人工神经网络估测的相对误差均小于15.18%,获得了满意的效果。而RBF网络与BP网络相比,在识别精度上、稳定性、速度上,均优于BP网络,其最大相对误差不超过10.12%,平均相对误差为4.76%。可见应用神经网络方法的“黑箱”操作虽然难以归纳出指导性规律,但可以获得很高的精度。尤其RBF网络,在训练完成后,可以应用该模型进行大区域生物量估算,对于森林的规划及管理具有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